每日观点:北京: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采供血机制丨献血者日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2023-06-12 05:44:18

北京市从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采供血和临床用血管理规范的机制和体制;适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采供血工作模式;加强献血宣传招募,提升民众献血知晓率和参与度;改进供血服务质量,提升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以质量为核心,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等方面做好供血保障工作。据统计,全市每年参加无偿献血人数约40万人次,捐献血液约70万单位,较好保障了首都医疗用血平稳。

以制度为基石 

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相关资料图)

为推动首都无偿献血工作,北京市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法制建设,2022年2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献血条例》,明确了政府、部门、单位及个人“四方责任”。在法律层面对各级政府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对单位组织动员的责任作了明确要求,比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明确负责献血动员组织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献血动员组织活动。在促进个人献血方面,《条例》加大了激励力度。比如,在本市献血的献血者本人终身免交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临床用血费用,献血者配偶、直系亲属免交与献血量等量的临床用血费用。

在献血激励方面,北京市2020年1月起实施血费自助减免制度,献血者足不出户,就能通过“首都献血”微信公众号办理血费减免手续。2023年,北京市将推动实施一项激励政策,即在京献血总量4000毫升及以上的献血者终身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献血者在献血当天、生日当天和世界献血者日(每年6月14日)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

以预警为牵引 

加强血液资源统筹 

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集中,每年吸引全国患者尤其是疑难重症患者来京看病就医,临床用血量多年居全国城市首位。临床用血保障关系民生、关系城市安全运行,也关系到医疗救治的安全平稳。

近年来,北京市在人口基数、老龄化、城市转型、医院刚需持续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临床用血保障压力和波动性进一步加大情况下,持续探索适宜首都临床用血特点的保障机制,加强与临床用血医院沟通与协调,不断完善和优化保障机制,形成了“以预警为牵引,加强血液资源统筹”的临床用血保障模式,包括:“采—调—需—供”一体化血液库存预期分析和血小板库存管理联动机制、Rh(+)红细胞以“周平衡”为基础的差异化保障模式、“非危重患者和产科紧急需求”的Rh(-)红细胞预约保障模式、血液库存预警及响应模式。正是与用血医院沟通协同顺畅,安全及时保障临床用血,较好保证了医疗活动平稳有序开展。

以规划为引领 

科学合理布局采血点位 

2019年以来,北京市构建起符合首都发展新格局的“1+3+7”采供血服务体系,即1个血液中心、3个中心血站、7个中心血库。在建设无偿献血服务网络上,北京市目前共设置79个街头采血点,并且大多设置在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临近商业中心、医院、交通枢纽和公园,全年365天均有采血点为广大市民提供无偿献血服务。

同时,北京市也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采血点,比如,结合樱花节、桃花节、红叶节等特色景观活动,在玉渊潭公园、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等地设置了季节性采血点;结合北京地铁线分布广泛的特点,2023年首次在学知园、学院桥站设立了地铁站内的献血屋,更贴近年轻人生活轨迹。

为方便公众就近献血,2018年6月起在北京“12345”服务导图、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平台发布全市采血点信息。按照《北京市2022—2025年采血点设置指导意见》要求,今后北京市采血点设置运营将实施分级评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统筹规划设置采血点数量和级别,逐步调整采血量不理想的采血点,着力提高单个采血点的采血能力,逐步建立符合首都无偿献血特点的采血点管理机制,以科学规划布局采血点推动首都无偿献血健康发展。

以动员为动力 

招募更多人加入献血队伍 

献血宣传动员可以促进公众对无偿献血观念的转变,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在无偿献血宣传动员方面,一是做好社会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拍摄献血公益广告,在各大媒体平台传播,利用政务开放日邀请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参观了解全市血液采集和管理工作等。

二是利用新媒体提升献血招募成效。首都献血服务网、首都献血微博、公众号等紧跟社会热点和民众关注实时更新、发布文章、开辟献血宣传栏目,增加几十种线上献血服务,搭建和完善首都成分献血微博、头条号、小程序等新媒体矩阵,扩大首都成分献血品牌影响力。

三是推陈出新开展采血现场特色招募。结合全年公众节假日,策划多种多样献血招募活动,让“走近无偿献血,了解无偿献血”成为首都群众节假日生活的一部分。

四是积极探索多种招募和保留方式。通过“互联网+首都成分献血”新媒体矩阵全方位进行线上线下传播,开创全国首家移动单采成分血模式。近年来,已在首都三十多所高校开展移动单采280余次,采集血小板超过1万单位。每年召开首都高校移动单采研讨会,增加高校间互动,不断凝聚高校参与热情。为配合移动单采进校园,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成立首都成分献血宣讲团,连续开展宣讲近百场,足迹遍布首都二十多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开拓线上宣传空间,从“首都成分献血”微信公众号,发展到以微博、头条号、抖音号和澎湃号共同组成的新媒体矩阵,全方位为献血者提供服务、活动推介和宣教。通过新媒体矩阵的导向作用,招募的志愿者逐年增多,2022年底微信平台粉丝量超过7万人。运用“伙伴计划”平台招募成分献血者,截至2023年5月,伙伴计划平台累计浏览人次达23万人次,近1.7万人注册成为招募者,累计招募志愿者约2万人,其中5600余人成功参与成分献血。

五是推出“守护春芽、与爱童行”行动,不断扩大无偿献血社会感召力。自2022年6月1日至今,已有2425人成功加入春芽护卫队,成员共计848人次完成献血,在此期间,组织“守护春芽、与爱童行”团体献血5次。


供稿: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编辑:杨金伟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2号

关键词:

为你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家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